這次到泰國
突然對食物 有了不同見解
人們對美食的堅持 有時 像 看走眼的另一半
明明不一定適合 但老是選錯男人 或是愛上不該愛的女孩
而每次 都從容赴義 .......
好比 飲料太甜 卻無法忌口
擔心體重發胖 卻愛吃甜食
這種欲迎還拒的拉鋸過程
有點像是我們面對一段感情的態度
越是被禁止 就越是要愛
在蘇美島度假的整整6+1天裡
我最愛吃Local Food 也就是又酸又辣的泰國菜
明明體質不適合吃辣 (稍微小辣的程度 就會鼻涕眼淚 縱橫)
卻老愛吃得又鹹又辣
不知哪來的勇氣 學當地人 拼命加辣醬 辣粉
往往被辣到淚流滿面
才能說服自己 " 對 就是這個味道 "
以一種自虐形式
完成美食饗宴
當然 必定 伴隨著堆積如山的面紙
....我們在這個過程學習到
想品嘗泰國美食 "面紙"是不可或缺的
我想多著墨的 是 " 平民美食 "
在高檔餐廳 花費必要代價 品嘗到一定水準的食物
那是"理所當然" (也有荷包考量)
但在街頭餐館
用低廉價格 發現驚喜 則是一次成功的冒險
你也可以用最近很氾濫的那三個字 ... "小確幸"
如果要用豔遇形容
最令人難忘的邂逅 要屬在拉邁市區 吃到的酸辣河粉
甚至 連餐館都不是
只是一個蘇美阿姨 用推車賣的路邊攤
對ㄧ般的觀光客而言
這樣的麵攤 只是街道背景的一部分 很容易錯過
大家寧願找個冷氣店面 翻開memu悠閒用餐
而這裡....
" 天哪 難道要站著吃嗎? "
最常見的疑慮是 : "ㄜ.... 吃了會不會拉肚子啊 "
我承認 這些念頭 一度閃過腦海
但好奇心 戰勝一切
尤其看見當地人 圍在旁邊點餐
當下很清楚知道 想了解蘇美 日常生活
就是跟他們吃一樣的食物
撇開飲食 含有重要的文化意涵
單純 就想知道 那到底是甚麼味道
攤子中央是個大鐵鍋
水桶裡泡著湯麵裡面
常常會加的豆芽和空心菜
架子上則放置各種配料
有很入味的滷蛋
外圍用色素染成橘色的肉片
一堆貢丸
削皮大黃瓜
以及泰國美食靈魂 --整袋 新鮮青辣椒
別看這種辣椒又瘦又長
它驚人的後座力 讓人無法招架
最不可思議的是 泰國人對於 "辣味"的堅持
相較於前幾年去大陸湖南的觀察
兩個民族 都愛吃辣
湖南 辣得乾脆 辣得不囉嗦
而在蘇美島遇見的這種辣 恰恰相反
泰國的辣 叨叨絮絮 一定要辣得有層次
一碗50塊泰銖(約50塊台幣)的酸辣河粉
能讓你加的各式辣椒醬等調味料
多到 得單獨為它開放一個區域擺放
從這裡我們看見 當地人對吃辣 不能妥協
畫面中 除了第四個容器放的是砂糖之外
其他都是辣椒醬
第一種是味道偏甜
有點像吃泰式海鮮 常沾的那種甜辣醬
不慍不火
再往上 顏色稍微偏黑一點的
是用油爆香過的辣椒醬
只屬於中辣
加進湯麵 取的是它用油逼出來的香氣
至於再往上一點 橘紅色的乾辣椒粉
就真的辣了
它的顆粒 比辣椒乾來得小 卻不像辣椒粉 磨得很細
吃起來甚至有口感
很多人最後 還會加進一大匙白砂糖
希望辣得甘甜
這位當地人是經典代表各式辣椒醬 大匙大匙加碗裡白色粉末 是砂糖最後還撒了一大堆粉末狀的東西才算完成
我懷疑這碗河粉 1/3的成本 都是調味料而上面一小罐一小罐的 是味露這次剛好有買回台灣
這罐 如果單獨當成調味料 真的不怎麼樣
但是和其他配料混在一起
就讓人眼睛一亮
別忘了
還要切進新鮮青辣椒
才算完成
這碗是我們買回來的河粉
等不及飯店check in
就在大堂品嘗
喝下第一口湯 瞬間讓人瞳孔放大
忍不住讚嘆 " 這就是我想像中的泰國美味啊"
湯頭清甜酸辣 充滿厚度
每一口 有著豐富味覺 卻讓你想再多感受一點
鹹酸 恰到好處
而那股鮮甜 到底從何而來?
明明沒有海鮮啊
河粉很入味
燉蘿蔔也很棒
酷熱天氣 在沒有冷氣的情況下
這種味道 即使每天吃 也不會膩
這是我在蘇美島七天以來
吃過 最棒的酸辣河粉
我們約好隔天中午
還要去大街找這位蘇美大嬸
甚至 才剛吃飽 就已經在期待
誰知道 隔天
大嬸的攤販 並沒有出現
來回巡了兩次
非常失望
未來 我還會一直記得 這個味道嗎?
可以確定的是
當我們再相遇
我一定會知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