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7日 星期六

7-11超商(進口)零食評比之 泰國天婦羅海苔vs.韓國彩色爆米花


最近工作壓力大,臨時決定週六到宜蘭散心, 但雪隧大塞車,我們乾脆走灰~常~遠~的北宜公路,一到頭城好累喔,到7-11找地方坐,看見好多進口零食,忍不住想試試看.....

這罐韓國進口的『DARDA 迪迪爆米花』超級綜合口味,藍色包裝散發出一股溫暖氣息,尤其看見咖啡色和粉紅色的爆米花,讓我非常期待(真是視覺系啊)....不知道是不是怕零食太貴,顧客不肯買,7-11這些進口零食,通通沒標價,拿到櫃台刷價格,才知道一小罐要" 7 9  "塊!!!! 卻還是買了,相信"好看"的零食不會讓我失望^ ^。



打開之後,看到四種顏色的爆米花,外觀跟照片一模一樣,有焦糖,草莓,咖啡還有鹹味爆米花,焦糖最好吃,但畢竟不是現爆的,咬起來有一點點點..軟軟的感覺,份量也差強人意,才45克,一下子就吃完了。



因為是綜合口味,成份和香料非常多,但下次應該不會再買了。

接下來迫不及待想嘗試的,是這款“德記洋行烏龍茶”,之前新聞曾經介紹,有業者從茶飲的包裝下功夫,瓶蓋就是杯子,當時覺得超酷的,尤其外出需要杯子,或是飲料分著喝,就很方便。不過320毫升,賣49塊,以罐裝飲料來說,是高價位。



杯蓋有很多種顏色,設計鮮豔,我選擇藍色的,上面有德記洋行四個字,杯子塑形時,就已經印在上面,杯蓋有凹凸點狀設計,看起來蠻有質感,手感也不錯,握起來不容易掉。


打開來之後,是這個樣子,瓶口有點寬。

仔細看杯子,有個蓋子黏在裡面,才是真正的瓶蓋,但固定住了,茶直接倒進去喝。(是不是有股衝動,想把裡面的瓶蓋挖出來,哈 )
雖然是罐裝飲量,有了杯子之後,喝茶的享受完全不一樣,而且這款烏龍茶比想像中好喝,你會覺得自己在喝"茶",而不是用茶精調出來的味道,有種回甘的感覺。



仔細看了成分,果然只有水,烏龍茶,以及維生素C(抗氧化劑),還不錯。這款茶飲以後願意回購,但單價太高,所以買的次數不會太頻繁。






接下來要嘗試來自泰國的零食"小浣熊天婦羅海苔",看起來像是海苔沾粉,拿去炸,以前每次吃海苔,都覺得好空虛喔,因為跟紙一樣薄,即使吃了20片,還是覺得自己在吃空氣,空氣怎麼吃都不夠啊~~~所以這款天婦羅海苔,很吸引我。

不過一包69塊,也很貴,裡面只有40公克,大概八九片,我很興奮拿出一片,握起來比一般海苔有份量,也很接近包裝上的照片。







吃起來口感酥脆,不過有海苔的顏色,卻沒有海苔的香味與清爽,反而是裹粉油炸之後,有點油膩,剛炸好的鹽酥雞可能還比它好一點,夏天吃不太建議,應該也不太考慮回購。




最後要複習一下,泰國到處都有賣的"泰國辣味魷魚風味片",一包29塊,是這次買的零食裡面,最便宜的。

之前去泰國玩,到處都有賣,吃起來有一點點魷魚"風味",但這次買的是---"香辣口味",我太大意了....忘記它有多辣,一碰到舌尖就覺得 "噢好辣喔",也不知哪來的自信,吃了兩片,後勁卻讓我受不了,光擤鼻涕就用掉一包面紙,趕快喝茶喝水,還是消除不了舌頭上的辣味,真的好辣啊....(PS:我的辣度忍耐度,只有初級),最後沒辦法,趕快去買冰淇淋,用甜度跟冰度,麻醉舌頭,才終於好過一點。


但說實話,如果喜歡吃辣的人,吃這款零食很過癮,只是不建議多吃,因為仔細看後面成分,除基本調味之外,有樹薯澱粉,還有甜味劑,"香料"以及防腐劑,有趣的是,裡面加了"花生香料",以調味來說,算是很夠味,很重口味的零食,但看成份感覺就是不太健康,偶一為之還行。





2015年5月31日 星期日

一台縫紉機 掀起巴賽隆納的自造者運動......


Cecilia是巴賽隆納MOB( Makers Of Barcelona)一間大型自造者工作室的負責人,同時經營一間FebCafe,在台灣,我們會叫她老闆娘,但比起做生意,她更在乎的是推廣 自造者運動,協助其他人創業。

對Cecilia的第一印象是,她 好 高 啊~,感覺是可以打籃球的標準體型,卻異常謙虛,她來自澳門,英語比西班牙文好,粵語又比中文好,卻很親切地接受採訪。

一開始,只是想採訪"自造者運動"在巴賽隆納推廣的情形",但後來我發現,她的故事,才是推動這一切的一大原因。

Cecilia來自澳門,1993年到美國埃默里(Emory University )大學唸書,四年後取得生物學以及藝術雙學位,98年他進入哈佛(Harva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攻讀建築學碩士。

在美國待了應該至少十年,最後嫁到西班牙,在巴賽隆納定居。


但擁有漂亮的學歷,卻無法讓她在建築藝術之都--巴賽隆納 找到工作,西班牙青年失業率高達52%
(⊙o⊙)!!!!,這是台灣人無法想像的數字,因為長期失業,讓Cecilia陷入人生最低潮的八年,整整八年。直到有一天,她老公搬了一台縫紉機回家.....

當時懷孕的Cecilia第一個想法是:
"給我縫紉機幹嘛,我根本沒用過啊!"

但既然在家裡沒事,就開始縫縫看吧,當縫出第一條線的時候,她開心得不得了,甚至事隔多年,在她眼中我依然能看看見那股光芒,於是她開始替肚子裡的寶寶縫製衣服,經由手作自學,做出一件件成品,逐漸找回自信。

然後她開始想:" 我會做衣服了,我還可以做些什麼?" 

有一天,朋友需要一個”相機快門線“,她自告奮勇的說,我們來做吧,於是她們上網找資料,又去買材料,最後用相當於台幣幾十塊的價格,完成了一條”快門線”。



”Make”也就是手作過程中,她獲得極大的樂趣,更重要的是,自信心回來了。甚至從事建築業的老公要成立網站時,她近乎於天真的說: " 這網站交給我設計吧!"

我快速回想一下,她學過的專長應該是生物學,藝術,還有建築吧,並沒有”網頁設計”,當然這也是他先生的擔憂,但Cecilia說: “上網學就好啦” ~~於是一個完全不懂程式以及網頁設計的女子,請Google當老師,也就真的完成了網頁,而且這個網頁截至目前還在運作。

Cecilia曾經消沈八年,因為自己體驗到”自造” ”自做”的重要性,她的野心越來越大,想把同好全部找過來,是不是有一個空間,或是一個工作室,可以讓大家共享資源,一起討論,一起自己做些什麼東西?於是她租下一個空間,成立了MOB( Makers Of Barcelona)工作室。
(參考連結)MOB





之後就像磁吸效應一樣,逐漸吸引越來越多人加入,連地下室一起算,MOB有兩層樓,空間很大,裡面除了有辦公座椅,會議室,教室,展演區,討論區,還提供各式各樣的設備,3D列印機,雷射雕刻機,印表機,投影機等等。

很多人來這裡蹲個一兩個月,就能把創意變成實品,重點是不同專長的成員,可以互相討論給與意見,甚至變成合作夥伴,我們來採訪這天是禮拜六,剛好有學員在教室上課,學程式設計,裡面不少人是即將創業的。

Cecilia很開心的和我分享,幾個工作室成員"創業成功"的例子,最有名的,也是目前西班牙最成功的募資個案--Bianca,幾年前Bianca設計出一款立體毯子,在作室打樣後做出成品,在Cecilia的協助下,Bianca在募資網站短短十天,募到了20萬美金,已經在瑞典成立Bloom Blanket公司。(參考連結)Bloom Blanket


還有Joanna,參與了Cecilia和西班牙政府合作的YoungFish計畫後,短短三個月,她從一位失業青年,成為跨國公司搶著合作的APP開發者。(參考連結)Project Youngfish

還有一位年輕人,整天的廚房研究3D列印機,把家裏搞得一團亂,一位老母親跑來找Cecilia,問她可不可以收留自己的兒子,解救她們家的災難,沒想到廚房裡的災難,日後變成一個受歡迎的發明。



工作室成員創業成功的例子很多,也把Maker的概念成功帶到巴賽隆納,但我發現Cecilia自己也是成功的創業者,她找到MOB的獲利模式,在不虧錢的情況下,有經費繼續營運。

Cecilia說,MOB就像健身房一樣,向會員收取會費,只要加入會員,可以隨時到MOB使用所有設備,過去幾年,紛紛有完成段性任務的會員離開,卻不斷有來自世界各國的新血加入,持續給MOB注入新的能量。



同時Cecilia也積極和政府以及跨國公司談合作計畫,在MOB舉辦青年創業計畫。很難想像,在西班牙巴賽隆納推動這一切的,竟然是一位來自亞洲 澳門的女孩。


兩三年前, Cecilia又有新的想法,她在日本參觀一家FebCafe之後,非常激動,FebCafe不只是單純的咖啡店,它同時在店裡提供3D列印機,雷射印表機等等設備,來喝咖啡的人,可以同時把自己的設計印出來或刻出來,讓Maker的進入門檻更低,很多人只是喝了一杯咖啡,有了啟發,也有Makers專程來這裡列印,點杯咖啡等待著...... 


有了咖啡廳不就更能讓一般人了解自造者運動嗎?


Cecilia回到巴賽隆納,馬上把一樓外廳,打造成FebCafe,我們採訪當天,就有一位老兄對3D列印機很有興趣,問個沒完,當然我們也趁著採訪之便,喝到溫醇的飲料。




在FebCafe如果想要使用雷射雕刻機,或是3D列印機,是按時間收費的,詳細價格有點忘了,比方前十分鐘,先收 80塊,之後每十分鐘50塊,以DIY來說,價格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


其實在台灣也有一家FebCafe,就在八德路的華山文創園區裡面,我曾經跟朋友去過一次。 有趣的是,台灣這家FebCafe的經營者,是一位很有理想的香港人黃駿賢,Cecilia是他在哈佛的學姊,因為”一步一腳印”的節目採訪過他,經由他的介紹,我們才知道,原來西班牙也有一間FebCafe,因此輾轉聯繫上Cecilia。(參考連結)一步一腳印 專題報導

很開心完成了這次採訪,內心淡淡的感動著,來自澳門的女孩,在西班牙落腳,來自香港的男孩,在台灣生根,都在異鄉推廣著自造者運動,從一個工作室,或是一個小咖啡廳,慢慢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我可以Make什麼?記錄下這次的採訪,是第一步。






2014年11月3日 星期一

Say Goodbye...


公司有位警衛大哥,每次碰面,都會很熱絡地喊"小兔 小兔",
一開始有點訝異,久了就習慣了,只要在門口遇到,總會哈拉幾句。

有時候在一樓電梯口遇到,他連電梯都幫你按好了,
在等電梯的 幾十秒裡,免不了嘻嘻哈哈,
總是很習慣在幾個固定角落,看見他高高的身影,
有次開玩笑要請客,我從便利商店買完早餐,順便帶了幾根香蕉給他,
每次休長假再碰面,還會抱怨好久不見,
這樣有一兩年吧。

今天深夜下班,經過車道時,剛要揮手道別,他卻把我攔下來,
正想抱怨   " 都要下班了 幹嘛專程把人家攔下來 "

只見他微笑地說    " 我做到今天 "

" 啊? "  我愣住了 

" 對 我做到今天 "

" 噢 ..........真的嗎 ".... 這消息好突然.....


 " 你要去哪裡 "

" 我要回我家附近上班 "

" 你家在哪裡啊?  "                 " 瑞芳 "

" 哇 真的好遠啊 ".......

" 嗯   至少以後不用跑那麼遠來上班 "




" 這樣很好啊 "

" 對啊 只要騎車就到了 "

" 是同一家警衛公司嗎 "  其實想說的是 我們還有機會碰面嗎

 "不是喔 是我家附近的 "

內心有點不捨...... 

" 噢 那以後見不到你了 "        " .......... "


" ..........那............加 油 喔


"  嗯.... 小兔 再 見    "  


"  再  見 ......."


想再說些甚麼,好像也只能這樣子結尾...
每天都在說的這兩個字,
今晚說起來 ,卻感覺很不一樣。

我把車子開上斜坡車道 ,
有股衝動 ,好想馬上倒車, 回去跟他合照, 要電話,
但是我沒有 ,反而踩著油門 ,繼續往前走。  

拍了合照,要了電話, 然後呢?
打電話聊甚麼? 
即使關心對方,但好像離開公司,也不知道該說甚麼,
難道去瑞芳找他嗎 , 
還是約出來吃吃飯, 似乎....也沒熟到那個程度,
於是,車子越開越遠 ,我最終還是沒有回頭。

如果沒想那麼多,
如果再衝動一點, 
是不是還能擁有這位朋友呢?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要建立起來好不容易,卻是說斷就斷。

曾經有一位好同事離職了,
大概有半個月吧,
每次經過他的辦公室旁邊,
我總感覺他還坐在那裏對我笑, 或是發出爽朗的笑聲,
我總感覺 他還在那裏,
直到有人搬進那裡,
我才開始適應,他已經離開了。

我想,對這位警衛大哥 ,也是吧。
或許經過車道,經過一樓電梯,
我還是會期待 ,看見他的笑容,
甚至一度忘了, 他其實已經離開.....

我在心底,是很在乎他的 ,也很謝謝他。 
我倆人生, 短暫交會的那段時間, 
我們真心照亮彼此...

或許明天 
我會去找警衛組長 ,要他的電話....


也或許.........

下一個 

不在座位上的 



是我自己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好久不見....你 好 嗎?



好久沒來這裡,住了五六年的地方。
每次走到街口,就覺得 到家了。

24小時營業的屈臣氏,樓下的番茄牛肉麵店,
斜對面的黃家水餃,偶爾深夜下班,會逛一圈的萊爾富,
每次生病,都趕在到號前十分鐘,衝過馬路,去看診的馬偕醫院,
以及 喋喋不休的警衛阿姨....

他們,構成我生命中,
每天的風景。

那個閉著眼睛,都能畫出一張室內圖的房間,井然有序,
不少好友,都曾經拜訪過。
小小陽台,住著一棵紫色酢醬草,
冰箱貼著,旅遊世界各國收集來的磁鐵,
每次只要朋友來,都會如數家珍。

至少,現在住的地方,沒辦法讓我有同樣的歸屬感。
好幾箱東西,維持兩個月前的姿勢,躺在箱子裡,
昨天找不到指甲剪,今天找不到梳子,
每天總有東西消失不見,或者是根本不會出現。
是不是習慣於安定,讓人逐漸失去適應能力?

每樣東西,都有去處,
河流最終流向大海,
鮭魚的基因,寫著回家的路,
為什麼沒有人問過,天空中飄流的雲,終點在哪裡?

數百萬遊子,每天被城市吞沒,
卻總是有新鮮人,到這裡尋找回家的路。

家......是一個眼神,一種味道....是媽媽燉的老母雞湯,
是後院汪汪叫的小黑,老是漏水的牆壁,
還有那個  熟悉的街道。


常常 在 記憶 裡
我才感覺....


回 家 了。

2014年10月24日 星期五

運將美食之...斗六 阿嬤的"古早味老街碗粿" ★★★☆(3.5星)


米米兒向來是"運將美食"的擁護者,而受到他們青睞的餐廳,通常有幾大特點:
1.CP值很高,也就是俗擱大碗。
2.附近道路方便停車。
3.傳統古早味。
4.出菜速度快。

斗六這家店,是採訪車駕駛大大-彬哥帶我們去的,套句"彬哥"的話:
"想吃家鄉"老味道",當地人會選擇這間"古早味老街碗粿",而外來遊客,比較常去"阿國獅嘴大王魷魚羹"



被彬哥這樣一說,誰想當遊客啊,我們兩票都說要去"阿嬤的老街碗粿",彬哥一直阿嬤長阿嬤短,到了現場才發現,人家招牌明明寫著"古早味老街碗粿",哪有"阿嬤"兩個字,到現在我心底還是不斷有謎之音啊。


附近還真的蠻好停車,我們到的時候,是晚上七點半,門口跟裡面大約坐了八分滿,雖然只是一家小店,但有五六個工作人員,光洗碗就用掉兩個人,看得出來生意很好,店裡也沒特別裝潢過。

第一次來吃,當然要點招牌上的老街碗粿,用瓷碗裝著,附上一根像是吃冰淇淋的木棒,就是餐具了。碗粿看起來很簡單,不囉嗦,上面只撒上一些小肉末跟醬料,真的很像阿嬤會做的食物



在北部很少吃正統碗粿的我,拿著這根木棒,不知道是要把它當湯匙,還是刀子,一直挖,就是挖不起來,木匙還卡在碗粿裡,正在納悶這碗粿怎麼這麼不方便吃,彬哥才說,要先拿木匙沿著碗的邊緣畫一圈,等碗粿跟碗分離之後,再像切蛋糕一樣,切成八等分,就可以一塊一塊挖起來吃了......

" 對吼,我怎麼沒想到>_< "


碗粿的質感很結實,味道真的可以用"簡單樸素"四個字形容,是很保險的一道菜,但說是要讓人眼睛一亮,還沒到那種程度,重點是,這一碗才25塊!


看到價目表,真的讓我們傻眼,每一道餐點的均價,大約30塊,最便宜的是15塊錢的貢丸湯,跟紫菜湯,最貴的是60塊的什錦湯麵。而陽春麵跟雞絲麵,都只要30塊。


這樣的價格,讓我一度有置身國外的錯覺,在天龍國外食久了,一碗麵30塊,應該是新聞吧,難怪運將喜歡來,吃一頓飯,絕對不會讓你有被搶的感覺。

我們三個人點了整整一大桌,才三百多塊。

要特別介紹的是"蛋飯",彬哥特別推薦,我也很好奇,跟蛋炒飯有甚麼不一樣,原來真的是 蛋 跟 飯。 

蛋是蛋,飯是飯,分開料理,白飯淋上熬煮過的醬汁,再鋪上厚厚一層碎蛋,分量蠻大碗的,吃下第一口,我彷彿看見"阿嬤"的背影,這就是古早味啊~~

蛋花裡面加了醬油,再去炒,顏色比較深,感覺還有一點點酒味,可能是醬油有處理過,或是跟甚麼東西醃過,咬起來口感嫩嫩的,不油不膩,一點也不乾,濕潤度恰到好處,味道鹹甘鹹甘,會讓人想扒一大口飯,第一次吃到,好開心~~

我另外點的餛飩湯,就有點普通,也沒有湯頭,除非每餐一定要吃餛飩,否則建議,這道菜可以先PASS。

但強烈推薦--蛤仔湯,同行夥伴點了一碗,我喝了幾口,非常鮮甜,嫩薑絲跟淡淡的酒味,剛 剛 好,如果用長度來形容,就像1公分,不能再多0.05公厘。
蛤仔也非常新鮮,我想應該是生意好的關係,貨流量大,自然就新鮮,而這樣一碗美味的湯,竟然只要25元,便宜到不可思議。

我們還點了一大盤黑輪,三個人分著吃,我覺得黑輪跟餛飩湯給我的感覺差不多,太水了,味道不扎實,沾醬也普普,這一盤最後是靠著大胃王,勉強嗑光了。




最後,彬哥推薦的是這碗滷肉飯,可能來太多次,蛋飯已經吃膩了,彬哥自己點滷肉飯,油亮油亮,還搭配記憶中的色素蘿蔔,啊~這就是老味道啊。






如果要來用餐,記得不要太晚,我們才剛吃完,店家就打烊了,還不到八點呢。

總的來說,我還是推薦這間"古早味老街碗粿",如果說一分錢一分貨,它早就超越了該有的價值

而人生第一次的"蛋飯"經驗.......

無  價。




**************************************

店名: 古早味老街碗粿
地址:雲林斗六市太平路122號
電話:(05)532-3093
營業時間:10:30-15:00
                16:30-20:00
平均菜單價  30-35元/份
人均花費   80-120元/人 
評價:☆(3.5星)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Shopping 您在追求C/P值 還是C/V值? 


這幾年,大家常常把很"C/P值"掛在嘴邊,比方買手機,或是找餐廳,任何消費,都要找C/P值最高的。

我身上的這個包包,一開始出現在蘇美島飯店的villa中,它讓遊客可以把浴巾,或是小東西放進去,直接拿去海灘。因為造型太可愛了,我就跑去附近的漁夫村,找到類似款,售價約台幣四百塊,但是如果在飯店購買,售價要一千多,很驚人,我很得意自己買了一個C/P值很高的包包。


"C/P值"源自於英文"Cost/Performance ratio",中文翻成"性價比",也就是價格對於性能的比值,只要成本一降低,性價比自然就高,說白一點,就是很划算。

可是真的划算嗎?

比方這件洋裝,花了約台幣350塊購買,顏色亮麗,質料也很舒服,感覺很划算,但是回台灣下水洗之後,發現它會嚴重褪色,水都變成綠色的,幸好沒有染到其他的衣服。





























當消費者,與製造者,無止盡追求C/P值,最好價格降得越低越好,會不會形成惡性循環呢?頂新油品風波之後,大家開始思考,是不是該用C/V值,取代C/P值?

C/V值就是Cost-Value,這個概念最早是由Sony所提倡的,強調的不是"性價比",而是"價值比",用一句大家常說的話講,叫做一分錢一分貨。

以消費者而言,我們在衡量要不要購買一項產品,或服務時,是不是該考量它的價值,值不值得花這麼多錢呢?最簡單的,去住五星級飯店,去買有機作物,或小農產品,您考量的,恐怕不再是成本多低多便宜。

當然很多人會說,如果有錢,誰不想追求C/V值,我舉雙手贊成,因為我個人就最愛吃"運匠美食"--俗擱大碗的台灣小吃,但是頂新油品事件,或是許是大家可以反思的一個起點。


延伸閱讀

CP值OUT!一分錢一分貨 「CV值」觀念漸盛行




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泰國旅遊 上網吃到飽免驚! 7天只要249元!


到泰國(蘇美島)或印尼(巴里島)住villa
共同經驗就是--
市區以外的飯店
WiFi網路真是 走召 走及  忄曼 ......
你看  慢   到   連   打 出 來 的 字 都 來 不及 組合
(好啦 這只是一種比喻)

出國玩 想隨時拍照上傳臉書 跟親友Line一下
或者 臨時有公事需要聯系
如果只靠飯店的兩光WiFi  
會讓你的假期崩潰

不少人在出國前 會先申請 國外上網吃到飽
先來看 兩大電信商 泰國上網費率

中華電信 無限上網吃到飽
一天399塊 五天1599塊
比很多人在台灣 一個月的電話費還多

(翻攝自中華電信官網)


台灣大哥大更貴
申請泰國3G無限上網
一天399塊 五天1799元


(翻攝自台灣大哥大官網)










但其實 在泰國 
只要花249塊  就可以整整七天  3G上網吃到飽
超 級 便 宜
重點是 速度不錯快!!!!

方法是 辦一張當地"預付卡"
上網費 加上稅金 與電話費 只要300泰銖(相當於台幣300元)
(以下泰銖與台幣約1:1 請自行換算)

怎麼做呢?
首先 出國前 記得除了自己的手機以外
要帶一支要用來"分享網路"的"舊手機"






比方 假如我平常用HTC
這次就多帶了右邊這支 很久沒用的iPhone4

抵達泰國之後 在機場一出境 先去找電信公司
連蘇美島機場 也有櫃檯
蘇美島這裡 是這家叫true move的電信公司


櫃台有點簡陋 只有一位服務人員
但是很忙 手沒停過

櫃台前面紅色的廣告單 
有各種翻譯語言 上面清楚載明費率


我們選擇下面的無限制套餐
七天之內 3G無限制上網吃到飽 249泰銖
右下角特別註明 不含7%加值稅

如果選30天的費率  更划算 399泰銖吃到飽
還可以免費使用當地WiFi
但WiFi熱點太少 加上旅遊點跑來跑去 還是3G上網可靠實在

跟櫃台小姐說 你要選擇的方案之後
會得到這包東西 
裡面有各種說明書 以及一張有門號的sim卡




























舊手機拿給她 服務人員當場幫忙換卡
要開通功能 也很簡單 


原本中華電信sim卡 會黏在上面 還給我們


































櫃台小姐咻咻咻 用手機按幾下 就OK了
也省去我們設定的麻煩








最後 除了上網費249元 加上7%的加值稅 以及儲值通話費
總共付了300泰銖
如果沒記錯 裡面有10幾塊的通話費

舊手機拿回來之後 馬上開通網路共享功能
其他手機連過來 就可以上網了




























同行夥伴 兩個人都可以連到這支iPhone4上網
如果有急事
自己的手機還是可以收簡訊接電話


用預付卡打國際電話回台灣 也很划算
這次因為行李延誤一天 
不斷需要聯繫香港的航空公司 與保險公司
加上打給家人報平安 以及連繫繁雜公事
印象中 總電話費不超過200塊

假設你直接用台灣門號 從泰國打回台灣
一分鐘3-40塊跑不掉
即使去辦一張 最划算的中華電信環球卡
從泰國打回台灣 一分鐘也要19.55元

而用當地預付卡 打到台灣手機 
播打006+國碼 1分鐘才4塊泰銖




如果播打台灣市話更便宜 
前面播打00600+國碼  1分鐘1.5塊






我們這次在蘇美島 換了四間飯店 
要聯繫接駁車
後來又決定多留一天 不斷打給當地飯店
用預付卡 打當地市話與手機  
一分鐘1.25泰銖

加值也很方便   7-11 跟全家 就可以儲值

























有了便宜的聯繫方式

對自助旅行來說 簡直是多了一雙手 非常方便



但切記............

如果出國前 忘了帶舊手機 當作網路分享器












那也只能GG了....

2014年10月3日 星期五

這是真的! 你也可以擁有 人生第一台智慧機器人...


你看過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的電影  "變人"(Bicentennial Man)嗎?


照片引用自 圖片網
http://www.tpwang.net/movie/%E8%AE%8A%E4%BA%BA/photo-%E8%AE%8A%E4%BA%BA74151



劇情敘述 未來世界 一位機器人管家 
因為特殊的感情晶片 讓他擁有情緒
還具有學習 與創造能力
有了感覺 也有了愛
後來愛上人類
200歲的他  明明可以長生不老
卻不惜利用科技 讓自己擁有血肉之軀
他的願望 是獲得法律認可
擁有人類身分
能夠和愛人一起死亡....

(電影 變人 劇情簡介)

電影預見的"機器人世界"
或許離我們  不再遙遠

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研發機器人
並且各自有斬獲
日本軟銀 研發的智慧機器人 "Pepper君"
具有感知情緒的能力
能夠知道你現在開心或者不開心
還能陪你聊天


照片引用自 日本軟銀網站
http://www.softbank.jp/corp/news/sbnews/project/2014/20140822_01/





曾經幻想 或許pepper君 
將是我人生能夠擁有的第一個智慧機器人
因為 日本軟銀已經開始投入量產
不含稅的造價 五萬八千塊
這相當於一台 蘋果筆電的價格

或者 拿買iPhone6的錢 再加兩萬塊
就可以擁有一個機器人
是不是很吸引人?



pepper君 已經在部分日本軟銀門市 開始上班
負責接待顧客
或許等他學會說中文之後
對台灣的公司行號 更有吸引力   


另外一個 讓我相當好奇的
是義大利 人形機器人iCub

人類從誕生 到學會爬行走路 開口叫爸爸媽媽
可能需要一到兩年
但對機器人來說 這段時間 非常漫長

iCub已經十歲了
一個十歲的機器人 你認為他應該具備甚麼能力?
剛誕生的時候
他長得是這個樣子

翻攝自 https://www.youtube.com/user/robotcub











感覺就是一堆零件 硬插上兩個眼睛
組合成  勉強可以稱之為"人"的外型

2008年 四歲的時候 
iCub終於有了類似人形的臉
之後像嬰兒一樣 慢慢學習

2009年 開始學拿東西
2010年 學習爬行
翻攝自 https://www.youtube.com/user/robotcub












2014年 已經可以平衡 
穩穩站立 不會被推倒

這是慶祝他10歲的紀錄影片




對人類而言 只要大腦給一個指令 
就能輕鬆完成所有事情
但是 機器人要做到 是多麼困難

光是怎麼樣穩穩的站立 
靠著身上幾個關節的活動 
控制穩定度與動作
去找到路徑施力
就需要經過無數修正與運算  



Task Relevant Roadmaps for iCub humanoid

另外一段影片 紀錄的是 2013年 
iCub一個指令 一個動作 接受語言訓練的過程
非常有趣 
(觀看影片請按以下連結) 


命令機器人 把球往左滑 往右滑 
學會推動一個物體 或是提起甚麼東西
經過整整十年.... 
走到這裡
不知道有沒有"變人"的那一天
但機器人科技的發展 的確令人嘆為觀止